以前只有在崩盤的時候,才會看見4、500億的成交量,沒想到現在成為常態了。
成交量低,我個人的看法還是稅的問題,政府在股市抽太多的稅了。像是:稅額扣抵減半、富人稅、健保補充費....
有人或許認為,投資人在股市中賺到錢,就不要計較繳稅給政府了,但是這種說法有2個盲點。
1.賠錢也要繳稅:股市不是穩賺不賠的,重稅的結果就是賠錢也要繳稅。
2.地球是圓的:如果台灣的稅賦太高,有能力的有錢人就把資金轉移到國外去,他們寧可到外國繳稅也不繳給台灣政府。
前面2項原因,就造成台股交易量不足,最後受傷的還是政府的證交稅,一樣會減少的。
沒有量就沒有價,台股的交易量已經窒息了,股價怎麼會有表現呢?那麼企業還願意在台灣股市掛牌上市嗎?還是到大陸去好了,那邊有交易量,本益比也比台灣高很多。
重稅的結果,優秀的企業不是被外資買走,就是到國外掛牌上市。
對台灣投資人,對台灣政府,誰有好處了?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61102000042-260202